新闻中心

景德镇声测管厂家

作者:admin 日期:2019-04-21
“探探”交友平台 暗藏涉黄账号用户“菲菲呀”在聊天中发出QQ账号涉黄的探探账号探探用户在QQ上发布招嫖信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账号通过探探软件发布涉黄或招嫖信息●探探平台:涉黄账号一经查实将**封号作为一款陌生人聊天交友软件,“探探”自上线以来受到网友热捧。不过据用户反映,“探探”上存在不少涉黄账号,并把涉黄信息公布在醒目位置。记者调查发现,涉黄账号一般使用美女照片,在用户图片和签名中标注微信号、QQ号等第三方聊天工具,不需“探探”系统匹配,用户可以随意添加这些号码,违法分子再通过第三方聊天工具,发布涉黄、甚至招嫖信息。投诉交友平台暗藏“网络招嫖”账号“本想通过‘探探’软件,认识一些新朋友,没想到使用中发现里面有很多人利用这个平台发布涉黄信息。”近日,市民张先生爆料,他使用探探交友软件后,经常能看到一些穿着性感暴露的女性(用户)照片,这些人在头像或签名中发布微信号、QQ号等,诱导用户另外添加。张先生曾添加过一名女性用户发布的微信号,发现内容都是网络招嫖信息。在沟通中,对方自称是某校学生,可提供上门包夜等服务,价格从几百至几千元不等。为此,张先生举报了这些涉黄账号,但这种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时不时就会在平台上出现。“涉黄用户把招嫖微信号和QQ号发布在头像和签名上,这样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是怎么通过平台审核的。”张先生质疑,“探探”官方审核不严,给不法分子留有生存空间,一个交友软件,却成了涉黄平台,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严厉整治这种违法行为,还用户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调查10个本地账号存在网络招嫖行为记者了解到,“探探”是一个基于大数据智能推荐、全新互动模式的社交App。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位置、兴趣爱好等信息,计算并推送身边与你匹配的人。在此期间,“喜欢的右滑,不喜欢的左滑,双方相互喜欢的才能聊天”,这种新颖的交友方式深得年轻人喜欢。记者使用该软件时,发现了不少有招嫖嫌疑的账号。其中,记者通过互相喜欢的机制匹配到了一名VIP女性用户“菲菲呀”(网名),对方称,自己睡不着,随即将一个QQ号发过来,表示通过QQ聊天。记者添加了对方提供的QQ号,对方称,自己是县某学校的学生,属于周末兼职,提供一些特殊“服务”,若要包夜,则另需支付车费和其他费用。探探用户名为“独处”的用户则直接把QQ号放在签名中,添加后,对方称是瑶湖片区某高校的学生,可以提供色情服务,一晚的服务收费1500元。探探账号名为“xixi看签名”的用户,把微信号公布了出来,并在签名中写着露骨的话语。探探账号名为“累了”的用户,头像是一名年轻靓丽女子,在照片中写着“此图V我,可面交”的字样,微信号直接在图片中展示。添加了微信之后,对方直接把招嫖联系电话、价格,以及提供的服务等信息全部发送过来,并在朋友圈中展示了许多年轻靓丽女子的照片。用户名为“人长久”的账号,直接在个人相册的图片中,把招嫖电话以水印的方式打在图片中。在记者调查中,至少发现10个存在网络招嫖行为的账号,且用户的地点均显示为地区。回应探探:涉黄账号将**封号探探交友平台为何会出现这么多涉黄账号?探探官方作何解释?4月15日,记者联系了探探平台公关部负责人王经理。据她介绍,平台治理一直是他们#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在平台上出现的不法行为,王经理态度坚决,表示会强硬打击。“探探成立了专门的负责小组,在技术、审核等方面打击治理平台内的不法行为。如果一些用户在探探平台上发布涉性敏感字眼,会用技术手段后台处理。聊天发布相关色情敏感词语时,探探客户端会发出提示信息给用户警示。”王经理坦言,如果用户在探探主页和聊天页面里没有违规行为,他们没有权力封号;如果用户反馈添加微信等其他聊天交友软件后有不法行为,他们会进行处理。对于记者提供的账号信息,王经理表示,会转交给相关部门,查实后予以**封号处理。那么用户的账号为何不采用真实的头像和信息?王经理解释说,目前探探账号在注册时已经强制要求与用户的手机号绑定,今年3月也正式上线了真人头像认证,并在全面推行中。此外,探探有专人负责与网安保持长期密切配合,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会配合各地警方侦破违法案件。王经理强调,用户在使用探探软件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涉嫌违法违约账号,可及时举报,一经确认,会对有问题的账号进行**封号处理。说法律师:相关部门应定期净化网络环境洪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竹青介绍,探探、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是一种新兴事物,国内在这方面的相关法律约束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网络服务商的权利义务,然而对软件开发商的权利义务尚无明确规定。根据《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不得开设或变相开设为不道德性行为和性交易提供便利的频道或专栏。若违反该自律规范,应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经劝说、警告无效,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有义务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取消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资质。但这一规定只是自律规范,并不具备法律强制力;且仅适用于互联网,并不适用于软件。软件法律监管的空白及行业自律的缺失,增加了相关部门打击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招嫖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难度。李竹青认为,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净化网络环境专项活动,对利用探探、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介绍卖淫的行为进行打击整治。(记者 邹鹏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