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水城县野钟乡满山遍野的3万余亩刺梨,正迎风摇曳。去年,部分刺梨初挂果,已为村民带来200余万元收入。同时,水城县还引进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水城经济开发区投资2.56亿元,建成了12万吨刺梨鲜果深加工基地。这为当地发展刺梨产业增加了底气,让干部群众看到了更加可观的前景。按计划,野钟乡今年将完成1500亩刺梨示范基地的建设,分别在野钟村10个村民小组“落户”,涉及农户800余户,覆盖贫困农户172户214人。未来两年,基地将实现种植规范化、技术标准化、培训规模化、管护常态化,覆盖区亩产同比增产50%,优质鲜果亩产3000斤、增收3000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野钟乡把党建促产业作为关键一招,与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了野钟村刺梨产业基地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建在基地上,进一步营造“党员就在我身边”的浓厚氛围。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的同时,激发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初好公司的工作人员李凯,在党支部的培养下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根据群众务工的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了大调整,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贫困户张永碧和罗富情以前干活各顾各,经过调整岗位后,两人取长补短、抱团发展。一个利用体力优势负责挖土,一个利用速度优势负责装土。“今天育苗1078株,收入377元,是以前的两倍。”张永碧说。49岁的党员谢礼芬种植了8亩刺梨,去年收益1.8万元。眼下,她每天都要到基地上“唠叨”一番,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和种玉米、马铃薯相比,刺梨是老百姓的‘幸福果’,但是种植专业度高,农民需要引导。这方面,我们说话管用。”党组织凝聚发展合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基地党支部书记周斌说,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认真把脉,开出“良方”,为野钟村乡村振兴注入“活水”。(谢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