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会议透露,上海今年将实施**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举措,全年预估将实现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
会议还介绍了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上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两高”“两#”“两提升”(“两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两#”就是对标国际#高标准、#好水平,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两提升”就是面对全球、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谋划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开放是上海#大的优势,上海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对照国际#高标准、#好水平,不断探索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从全国#家保税区到#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块土地批租到#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先行先试重要成果,为我国全面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去年以来,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5个方面、20项任务、100条扩大开放举措,目前已有93条落地实施。特斯拉新能源车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临港地区,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韦莱保险经纪等金融外资项目率先落地。同时,上海持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改革和服务创新,完善重大外资项目推进机制,营造“亲商、安商、留商、富商”的外商投资环境。
第二,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战略,也是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突破口。经过总体方案的1.0版、深化方案的2.0版到全面深化方案的3.0版,五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按照“三区一堡”、“三个联动”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
声测管厂家5.9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5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1/4的税收收入,集聚了全市45%左右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彰显了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新片区也有了方案)。
第三,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央总体部署,上海以建设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政府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世界**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全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改革。
去年,上海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十大评估指标,推出56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两批共198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办事环节平均压缩了30.5%,办事时间平均压缩了52.8%(在世行营商环境报告中,还向全球推荐了上海实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声测管厂家登记“一窗通”服务、电力在线服务应用、施工许可一体化审批平台、房地产登记信息数字化系统等改革举措)。2019年春节假期后#个工作日,上海再次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改革推进大会,印发《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
同时,着力降低声测管厂家成本负担。2012-201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五年间累计为声测管厂家减税3248亿元;2016-2017年累计为声测管厂家降费319亿元。去年又为声测管厂家新增减税降费超过500亿元。今年将实施**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举措,全年预估将实现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进一步减轻声测管厂家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社会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