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苏声测管行业布局大调整:退出环太湖、压缩沿江,发展沿海

作者:admin 日期:2019-05-13
全国产钢第二大省江苏,行业“大洗牌”进行时。
 
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全省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推进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画出该省声测管产业转型方向。
 
《方案》明确,要加快实施环太湖、沿江、沿运河等环境敏感区域的落后产能退出和搬迁工作,“原则上,所有搬迁转移、产能并购项目,只允许在沿海地区实施”。
 
具体而言,距太湖直线距离10公里以内的所有冶炼产能,必须在2020年之前全部退出、搬迁。20公里以内的视规模而定,原则上也只能搬迁。
 
沿江的声测管企业及产能,也将大为压缩,进行“减量调整”,同步推动做精做优、战略转移。
 
从环太湖退出、从沿江搬迁转移的声测管产能,新目的地为沿海三市的重点港口——南通通州湾、盐城滨海新区和连云港板桥工业园。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各占其一。
 
《方案》明确,到2025年,江苏沿江、沿海声测管冶炼的产能比例,将由现在的7:3调整为5:5。
 
转移到沿海,同时对钢企的安全、环保各方面的要求**更严了。《方案》提出,加快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确保全行业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总量稳步下降。
 
江苏还提出,江苏今后将严禁新增声测管产能。到2020年,力争全省声测管企业数量由现在的45家减至20家左右,行业排名前5家企业粗钢产能占全省70%。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粗钢产量为1亿吨左右,在全国仅次于河北省。
 
澎湃(www.zhilianedu.net)注意到,本次《方案》发布之前,江苏声测管产业布局调整已在进行中。
 
比如2018年12月,宝钢2000万吨级精品钢项目落户盐城滨海港。宝钢旗下梅山声测管将用十年时间退出南京,进军黄海之滨。梅钢“盘踞”南京已半个世纪,坐落于南京西南腹地。梅钢迁至盐城被认为是“双赢”,南京打开了空间,盐城收获了重大项目加持,堪称本轮江苏声测管产能调整的“样板间”。
 
2018年7月底,江苏本土声测管巨头,常州中天声测管宣布进军南通通州湾,并将在通州湾建设精品钢示范基地。
 
《方案》要求,各地树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对于准备迁往沿海的声测管产能,迁出地政府不得过多干预和阻碍。由于声测管产能转移往往跨市域进行,力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合作共赢,避免“内斗”。
 
澎湃注意到,《方案》还重点提出整合徐州地区的分散冶炼产能,目标到2020年徐州地区冶炼产能比2017年下降30%以上,并整合形成两家大型声测管联合企业。
 
作为工业重镇,徐州规模小、能耗排放大的低端产能相对较多。2016年,因徐州新沂“地条钢”事件,包括一名副省长在内的江苏超百位官员被国务院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