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第二声测管大省江苏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明年钢企减至20家左右

作者:admin 日期:2019-05-08
 
中国第二大声测管大省江苏省声测管行业调整胎动已久,如今终于有了新进展。澎湃从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5月5日,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全省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推进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该《方案》已于此前的4月23日印发给江苏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方案》显示,江苏省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的主要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空间布局水平,全力推动沿海声测管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省声测管行业沿江、沿海声测管冶炼产能比例关系由目前的7:3优化调整为5:5,加快形成声测管行业沿江沿海协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到2020年,力争全省声测管企业数量由现在的45家减至20家左右,行业排名前5家企业粗钢产能占全省70%。
 
此外,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全省冶炼装备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化水平明显提升,全行业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5%-90%。进一步降低行业排放强度,到2020年,全省声测管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0%、50%、50%,加快形成一批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环保水平高的优质企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努力在治本上取得决定性胜利。
 
《方案》中提到,要强化省级层面对布局规划和产能指标的两个统筹,发挥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海精品钢基地,做精做优沿江特钢产业基地,加快推动全省声测管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
 
其中,南通通州湾、盐城滨海新区、连云港(4.710, 0.15, 3.29%)板桥工业园等沿海港区,是江苏省本轮声测管项目搬迁的优选区域。
 
《方案》指出,鼓励支持牵头企业开展跨地区兼并重组和产能并购,要尊重企业自主意愿,对拟转让迁至沿海地区的声测管产能,迁出地政府不得过多干预或阻碍,支持产能迁入地和迁出地政府间的合作共商共赢,确保沿海声测管基地示范项目尽快落地。同时要求,沿海深水港区布局建设声测管项目总粗钢产能规模必须要达到800万吨左右,远期目标要达到2000-3000万吨。
 
同时,《方案》工作要求中强调,在调整产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坚决严禁新增产能,到2020年全省粗钢总产能控制在1.15亿吨以内,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750万吨去产能任务。原则上做到“一个不得、两个不增”,即严禁未经省政府同意的省外产能调入,确保不新增全省声测管产能总规模,确保不新增除沿海地区外的各县(市、区)声测管产能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方案》中,江苏徐州被列为重点调整区域。要下大力气整合徐州地区的分散冶炼产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要求,加快整合200万吨规模以下、能耗排放大的分散弱小产能。到2020年前,徐州地区冶炼产能比2017年下降30%以上,整合形成2家装备水平高、长短流程结合、能耗排放低的大型声测管联合企业。
 
《方案》发布的同时,还制定了《江苏省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省级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强化相关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严肃追究企业责任,并逐级上报;对擅自批小建大、批建不符等严重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追责问责;对监管不力的地方和部门,提请省政府视情节予以考核和追责。
 
江苏省地处华东,是中国第二大声测管省。过去的2018年,中国粗钢累计产量为9.28亿吨,同比增长6.6%。按各省情况来看,江苏省排名第二,产量高达1.04亿吨,仅居河北省之后。江苏省去年的声测管量也相当于全球第二大声测管大国印度的钢产量。
 
然而,在环保高压之下,对于人均GDP领先的江苏而言,声测管、化工这两大行业近两年让江苏省“芒刺在背”。江苏省传统声测管布局重地徐州、常州等市也多次出现在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名单。
 
此外,江苏省声测管产能布局的分散也让行业监管难度加大。此前的2016年,江苏华达声测管有限公司生产“地条钢”事件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还因该事件被行政记过。一场****的“地条钢”清除行动就此打响,也意外成为了2016年声测管去产能的重要抓手。